? ? 打開“一張圖”,雨情、水情、工情,氣象預報、洪水預報等實時信息在屏幕上準確呈現。通過構建矢量底圖、降水簡報、氣象預警、降水圖層、監測對象、重點關注六大模塊,讓水利、資規、氣象等部門數據整合到一起,打破了傳統防汛工作的信息壁壘。
? ? 這個數字大腦充分應用了數字防汛,依托市應急指揮中心平臺,接入氣象、水利等10余家防指成員單位實時監測監控數據。該平臺具備綜合業務管理、風險隱患監測防控、預測預警、預警發布、指揮調度、應急保障、新聞發布、應急評估、模擬演練等功能,并建成應急一張圖,包括防汛抗旱、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智慧消防四個模塊,全面提升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真正實現資源一圖匯盡,風險盡收眼底。
? ? “智慧大腦”管天管地管空氣
? ? 7月4日午間,根據氣象部門預報作出研判,沈陽市發布防汛黃色預警并啟動城市防汛三級應急響應。與此同時,鏡頭切進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運營管理平臺,值班人員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轄內16個易積水路段及周邊環境的實時畫面,便顯示在了大屏上,雨量雨勢、積水排水等情況一覽無遺。
? ? “看”畫面,還只是表面功夫。基于一整套智慧監測系統,一雙看不見的“眼睛”,早已鉆進了“水下”,實時監視起了水位——在每一處易積水點,都設置了液位儀,即時采集水位高度數據,并將信息傳送至排水泵站。一旦積水到達一定高度,立刻發出指令,觸發排水泵,啟動排水模式。“這個過程甚至不需要人工指令。排水泵站會根據泵池液位,自動計算需要啟動多少個排水泵。比如液位5米,需要啟動3個排水泵,到了7米啟動6個排水泵,迅速排水防澇。”工作人員表示。
? ? 城市運營管理平臺的信息,還實時與城管、應急、交警等部門聯動,第一時間報險、查險、排險,幫助城市啟動有效措施應對暴雨天氣,保護市民平安度汛。晚上8點20分,隨著降雨增加,經開區城市管理平臺監控到,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三號街/十三號路段發生積水。平臺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將信息傳送至交警部門,迅速對該路段實行封閉管制,泵站立即啟動排水工作。與此同時,沈陽市公安局交警局指揮中心對外發布信息,提醒各位駕駛人提前選擇好繞行路線。
? ? 除了管“天”——應對暴雨天氣、快速防汛排澇,城市運營管理平臺還能管“地”——在道路、交通、供水、供熱等市政管理方方面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幫助城市安全高效地運轉,并大幅節約管理和維護成本。例如“智慧路燈”管理系統。“在經開區,可以說每一盞路燈都是‘活的”。通過數字技術,我們可以對每一盞路燈進行遠程控制與管理,夜間根據車流量自動調節亮度,路燈出現故障了可以主動報警,還能實現線纜防盜、遠程抄表等功能。大幅節省電力資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降低維護成本。”工作人員介紹。
? ? 據悉,基于強大的數據基座而建設的城市運營管理平臺,堪稱沈陽經開區的“智慧大腦”,目前已全面接入綜合市政、安全生產、綠色環保、應急調度、工業互聯網等監測數據。
? ? 在沈陽化工園,“智慧大腦”還承擔著“管空氣”的作用。基于AI智能分析的綜合環保管理系統,對接市區兩級平臺,對園區每一家企業排出的廢水、廢氣進行監測和控制,對污染點位進行溯源和分析,甚至對化工企業的儲罐進行溫度、壓力進行物聯網信息采集,一旦超過閾值,直接分級報警,保障園區企業安全生產。
? ? 通過“智慧大腦”無處不在的神經網絡觸手,經開區可對相應領域實施智能化監測、預警和治理,實現“一屏知全域、一網管全區”的目標。
? ? 滬郊金山“數字大腦”24小時在線
? ? 朱涇鎮境內水系較多。往年汛期,工作人員只能冒著風雨,一遍遍到現場查看河道環境,報水位、調度閘壩、排查積水,信息傳輸相對延遲……今年,朱涇鎮依托聯圩自動化管理系統,將6個圩區內的106座泵閘納入其中,實現了水文信息24小時“云監控”,水利設備遠程“云控制”,人員實地查看與線上監控雙管齊下,讓防汛工作更高效、精準、便捷。
? ? “每個泵閘站點都安裝了全方位高清監控設備和傳感裝置,能將現場圖像和數據傳送至平臺。通過這個界面,可以看到內外河水位數據、降雨量等,方便調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遠程操控主干河道水閘的啟閉。”工作人員介紹說。記者看到,數字大屏上,顯示著實時更新的汛情,泵閘分布、閘門狀態、水泵狀態也一應俱全。
? ? “當水位達到預警值時,系統就會發出黃色預警信息,如超過預警值,則以紅色標注,提醒我們需要立即進行排水。只有當水位下降到正常值的時候,預警才會停止。”據介紹,該系統還能夠自動收集雨情警報、水情警報、氣象警報、設備運行警報等報警信息,并通過Web發布系統和手機APP系統對外發布,使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相關信息,以便在第一時間進行正確有效的應對。
? ? “防汛防臺數字化,是實現關口前移,精準監測預警,科學決策調度,變‘以救為主’為‘以防為主’的重要手段,能夠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好效果。”朱涇鎮水務站站長邵益兵表示。
? ? “今年入汛以來,朱涇鎮‘眼睛’多了,‘大腦’判斷更精準,‘手腳’更靈活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朱涇鎮一位防汛工作者告訴記者,在社區力量、專業力量、志愿力量一同守護下,目前朱涇鎮3個集中安置點安置工作井然有序,12處市政設施、1255畝蔬菜大棚得到及時加固,黃沙、抽水泵、雨具等防汛物資提前布局搬運到位,各村居巡查隊伍輪班徹夜值守,確保發現問題、處置問題及時有效。
? ? “數字”建設讓城市越來越“聰明”
? ? 上述功能的實現,建立在數據底座的建設之上。聚焦“數字經開”建設,經開區高標準建設大數據中心,落地310臺一體化機柜,安裝彈性計算、動態存儲、AI智能的硬件集群,搭載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豐富的應用中間件,構建“數字骨架”。
? ? “汛期來臨時,要掌握全市整體的漬水情況,需要分別找這些部門要數據,部分數據可能還存在重合情況。”工作人員說,“城市大腦”所要做的便是將不同部門的數據進行歸集共享,協同使用。
? ? “來自不同部門的數據歸集到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不僅能形成一張準確完善的城市漬水點分布圖,更重要的是誘發城市‘思考’,作出快速反應。”該工作人員介紹,未來,全市各易漬水點將安裝傳感器,當出現漬水的時候,便能準確監測到各漬水點的分布點位,還能實時回傳漬水的時間、面積等數據,對風險作出提示和預警。
? ? 有了“城市大腦”的輔助,防汛指揮工作就能跑在內澇發生以前,做到提前研判,跨部門高效協同,讓防汛指令火速到達基層。比如某小區周邊的漬水點發出風險提示,根據城市大腦的數據,防汛指揮部就能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分別推送給交通、交管,轄區街道、社區,甚至是居民個人,打破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和信息壁壘。隨著未來城市大腦的建成,全市所有漬水點都將處于實時監測中,一旦險情發生,信息可直達居民手機上。
? ? 目前,“數字經區”已承載遼寧省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國家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星火鏈網骨干節點、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云底座、雪亮工程平臺及各類型企業應用平臺等功能,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深度應用。例如在“工業大腦”建設上,以數字賦能為場景賦智,工業互聯網助力越來越多的經開區、中德園企業轉型升級,從“制造”變“智造”。
? ? 經開區相關負責介紹,按照鐵西區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全力打破“數據孤島”、打通“數字經脈”,助推沈陽加快建設成為“東北數字第一城、全國數字名城”。
? ? 鄭州博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科技類物聯網開發軟硬件定制化方案服務商、也是中原地區領先的物聯網終端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共享換電柜、智能充電樁、共享洗車機、物聯網軟硬件等服務平臺的方案開發與運維。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已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證書。經過10多年的業務開拓,公司已經形成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業務遍布全國的經營格局。
注:本站文章部分文字及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