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退潮,線索獲取成本正在變得更加高昂。另外內容、觸點、鏈路和技術變得日趨復雜,更需要進一步對線索的“深耕”,讓商家從簡單的流量套利的枷鎖中掙脫出來。這需要從更深層的用戶運營乃至生意經營的層面去思考,滿足線上經濟生態對線索轉化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退潮,線索獲取成本正在變得更加高昂。另外內容、觸點、鏈路和技術變得日趨復雜,更需要進一步對線索的“深耕”,讓商家從簡單的流量套利的枷鎖中掙脫出來。這需要從更深層的用戶運營乃至生意經營的層面去思考,滿足線上經濟生態對線索轉化的需求。
谷歌、SAP、IBM 和愛立信等大公司已經退出了虧損的物聯網業務。接連不斷的退出迫使人們不得不思考物聯網的總體前景,預計 2023 年將出現進一步的行業洗牌。十年后,那些投入重金的物聯網平臺最終能存活下來幾家呢?
元宇宙可謂2022年科技界的“當紅炸子雞”,引多家科技巨頭“競折腰”。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2030年全球元宇宙的市場規模有望高達5萬億美元,2023年可能是確定其發展方向的關鍵一年。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持續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多年來穩居世界第二地位,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作為中國數字經濟領域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施戰略圖”。
當前國內云服務行業已步入中場,進入巨頭博弈時刻。想要從這座巨大的“金礦”中淘金越發艱難。其中行業頭部玩家座次已定,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位列前三甲,但“第四朵云”花落誰家尚無定論,京東云和百度云是最大競爭者。云服務市場的好戲,才剛剛開始。伴隨著流量紅利見頂等情況的出現,云服務廠商們也需要找到更恰當的保增量路徑,比如不少云服務廠商便選擇出海,在海外尋找更大的增量市場。
2022年即將過去,回顧過去的一年,無疑是互聯網的低潮之年,裁員、估值腰斬、利潤下滑....伴隨著各大廠的利空消息不斷。但展望2023年,也不少業內人士對互聯網依然充滿樂觀預期。
IoT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5年,包括蜂窩IoT及非蜂窩IoT技術在內的全球聯網IoT設備數量將超過300億個。如果從IoT連接分布來看,有超過六成的IoT設備采用的是窄帶(低速率)連接,適合LPWAN(低功耗廣域網)應用的超過100億個;用到5G、4G Cat.4等高速業務的占比約為一成。隨著窄帶技術的應用,物聯網從無線抄表進入無線消防、智能建筑、智能工廠等更多的行業應用中。
提到物聯網,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人臉識別、讀寫設備,又或是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等,的確,這些都是物聯網在實際生活中的部分應用,但你知道,物聯網,到底是什么嗎?
自120年前人類進入無線電時代以來,通信技術快速迭代。人們總是在一代通信技術進入大規模應用之際,便馬不停蹄地啟動下一代通信技術研究。比如,2013年4G在我國開始商用,5G的技術支柱也是在那時基本就緒。業內預測,2030年是6G通信商用元年。根據這個時間表,8年后,6G將來到你我身邊。
“萬物互聯”是IoT行業的終極理想,IoT Analytics統計當前全球活躍的IoT終端數量為123億臺,預計在2025年物聯網終端突破270億臺。想要實現更多數量的終端互聯,當前僅僅依靠NB-IoT、LoRa等LPWAN技術遠遠不夠。面對復雜的通信環境、多變的終端形態、聯網通信成本等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終端覆蓋率,成為影響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聯系日益緊密的世界中,冠狀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傳播凸顯了這一事實。這種連通性的基礎是復雜的網絡——全球航空運輸、互聯網、電網、金融系統和生態網絡等等。確保這些系統正常運行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控制很困難。
今日,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疫病研究院院長谷曉紅說道:“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解讀和落實二十條和第九版防控方案,一些政策正在調整。如何面對新冠病毒,已經不僅是一個健康方面的問題。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已經達成共識,把新冠肺炎改為新冠病毒傳染病。之所以沒有叫‘新冠病毒感染病’,是為了強調它的強傳染性。”
物聯網”誕生于15年前,最近幾年,這個“高大上”的事物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物聯網能夠將特定空間環境中的所有物體連接起來,進行擬人化信息感知和協同交互,而且具備自我學習、處理、決策和控制的行為能力,從而完成智能化生產和服務。
今年以來,我國5G+工業互聯網產業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應用賦能千行百業、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政策方面,工信部于今年9月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各行業以及采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1000個分類分級、特色鮮明的工廠,打造100個標桿工廠,推動5G融合應用縱深發展。工信部明確指出,支持企業建設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等不同類型5G全連接工廠,加快重點行業推廣。“5G全連接工廠”將是未來高端數字化企業追求的改造目標之一。
2013年年中,小米的13號員工孫鵬找到了自己的大學校友黃汪,彼時黃汪創辦的賣智能手表的華恒電子陷入資金周轉困境。經過幾次洽談,小米投資了這家公司,成為了今天的華米。
據統計,2023年預計全球將有超過430億臺設備連接到物聯網上,它們將生成、共享、收集并幫助人們以各種方式利用數據。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后續,兩個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進行首次在軌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5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和交接工作。
2022年之于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來說是“向下扎根”的一年。作為產業規模破萬億的第一年,工業互聯網在市場規模擴張方面較為扎實,這在今年特殊的大環境之下實屬不易,也佐證了工業互聯網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分支已經掀起浪潮。
互聯網是信息社會極重要的基礎設施。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作為最早一批轉型“元宇宙”的公司之一,面對此起彼伏的質疑聲,Meta的“元宇宙為先”戰略難道真的出現了問題?相較于Meta在“元宇宙”上的雷聲大雨點小,反觀中國市場,在元宇宙的發展路徑上,則顯示出了東方的那種低調做事,追求步步為營的穩健。